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

三个精准是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的法宝

发布日期:2023-09-13  作者:吕 钢 韩 宇  责任编辑:陈荣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是巡视巡察工作的方针,发现问题是基础,是巡察的生命线。巡察作为党内监督的利剑,在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发展上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也要看到,在区县委组织的巡察层面还存在问题线索不多、成案率不高的问题。其原因是问题线索聚焦不准、眉毛胡子一把抓,力量整合不够、工作方式方法欠佳,过程管理不力、平均用力。为此,应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线索精准;坚持守正创新、工作方法精准;坚持系统观念、工作力度精准上下功夫。
      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线索精准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巡视巡察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伟大实践。巡察是查找被巡察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上存在的问题,其中重大问题成为问题线索,提供给有关部门处理。从监督角度上分析,没有监督的地方就有问题线索,有管理漏洞的地方就有问题线索,违背常理的事项就有问题线索,不公开的事项就有问题线索。从问题线索发生的概率分析,应聚焦四个紧盯:紧盯住八项规定、紧盯群众不满事、紧盯住工程建设、紧盯住行业通病。一是紧盯住八项规定。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主要表现为工作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全面看班子及成员工作推进是否滞后,纵向看工作精气神是否有工作甩锅、混日子、打太极的情况,切片看工作状态是否有上班溜号、炒股的现象。在享乐主义、奢侈之风方面,主要表现为违规收取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吃喝、违规操办婚丧喜庆、公款旅游。通过听取反映的方式收集违规收取礼品礼金问题线索,通过查询帐目的方式收集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问题线索,通过到餐馆对帐核实的方式收集违规吃喝的问题线索,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违规操办婚丧喜庆的问题线索。二是紧盯群众不满事。群众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不走的巡察组,被巡单位存在什么问题群众最清楚。在村社区主要存在三资管理不规范、村社区务公开流于形式、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在国有企业主要存在工程项目说情打招呼、商务接待任性、津补贴和福利待遇不规范。在乡镇街道主要存在对村社区三资监管不力、政策宣传不到位、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区县级机关主要存在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违规发放津补贴。在区级事业单位主要存在收费项目监管不到位、乱发津补贴、单位事项公开不够。这些问题要通过外查内调进一步核实。三是紧盯住重点工程。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单位是廉洁风险高发区,重点工程是其主要的承载体。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招投标不规范、工程说情打招呼、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通过查阅招投标资料查找招投标是否规范的问题线索,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工程说情打招呼的问题线索,通过现场查看走访查找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线索。四是紧盯住行业通病。社会相通,行业相连。行业的通病的产生是由于相同的管理架构和制度漏洞造成的,这也为巡察寻找问题线索提供了路径。如粮食系统的腐败现象多半是粮食空转、虚报库存、以次充好以好充次买进卖出、挪用款项、套取补贴私设小金库、粮食项目顶抵、违规处理溢余粮、粮仓工程、靠粮吃粮等套路。从专项整治中获取路径,专项整治活动往往是全国全省全市针对某一行业领域开展的声势浩大有方案有措施的活动,成效显著,可复制问题线索参照。从案例通报中获取路径,案例通报中详细的案情介绍、发案过程、动因、线索类型,为分析行业问题线索提供了遵循。从媒体报道中获取路径,媒体报道中能够把握行业领域的问题线索类型。从社会层面获取路径,互联网、坊间传闻能了解和把握某行业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线索。
       二、坚持守正创新,工作方法精准
       在“三不腐”机制高效运行之下,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在守正基础上创新工作机制方式方法。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方法适用正确,事半功倍,易于发现问题线索,反之事倍功半。方法主要有从虚入手法、线索分工法、穿透发现法、疑点排查法。一是从虚入手法。这里讲的是切口问题,如何下手,如何开局。任何违反六大纪律的人和事都不是名目张胆的,而是通过虚假事实予以掩盖。虚的实不了,假的真不了,虚的事实有其外在表现,通过深挖细查总会露出马脚。在政治纪律上的虚。要听其言、观其行,要了解看什么书、说什么话、干什么事、结交什么人,进而看是否说一套、做一套,是否记录假一套、实际另一套,是否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是否八小时内一套、八小时外一套,特别是在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如环境污染治理等刚性要求上是否有不执行、打拆扣、搞变通的情况,履行从严治党责任是否到位。在组织纪律上的虚。有的不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议事,党组织会议记录事项和班子成员记录不一致,有的隐瞒个人重大事项不报,重大事项申报表和实际情况不一致。在廉洁纪律上的虚。虚设合同套取资金、虚增工程量私设小金库、虚报人员套取费用、虚假会议解决费用、虚列项目出借资金等。二是线索分工法。首先巡察组领导责任要落实。组领导是巡察组的主心骨,可以说组领导强巡察组发现问题的能力就强,组领导必须将发现问题线索牢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组织架构要强,要发挥巡察组组员的专长,并采取师带徒的形式确定人员组合。督导把关要强。对组员要全面把握发现问题线索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要打消组员思想顾虑,要加强能力建设。对新组员要加强指导,既要交方法,又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老组员要快马加鞭,既充分肯定成绩,又要提出新要求。其次组员的责任要落实。思想认识要到位,要强烈树立巡察未发现问题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是渎职、发现线索苗头不深挖是失职渎职的思想观念。深挖细查措施要到位,问题线索是挖呀挖、查呀查出来的,浅挖粗查是挖不出来、也查不出来问题。工作考核要到位,发现问题苗头的质量要纳入对巡察组员的工作考核,与评先选优挂钩。三是穿透发现法。穿透如穿越,就是想方设法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穿透相对于大致而言,结果上的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手段上的乏力。穿透如CT通过多维度去展示事物的全貌,穿透就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还原事物真像的过程,考察着巡察人员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任何事情都是由基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五要素所组成的,我们就要从时间上穿透,统计廉政风险主要指标的动态情况;从地点上穿透,分析地点维度的变化规律;从人物上穿透,反映人员参与上的节点;从事件上穿透,还原事件的真实过程。通过事件的还原,去虚还实从而发现问题线索。四是疑点排查法。要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线索,也不怨枉任何一位同志。发现问题线索的过程就是疑点排查的过程,就是由虚到疑再到实的过程。发现不了疑点,也就发现不了问题线索。要敢于提出疑点,大胆设想,不拘泥于套路;要善于捕捉疑点,在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要长于分析疑点,通过比对等手段小心求证发现问题,就要在事实上求证,在党纪政纪法律上求证,从而使疑点逐步成为线索证据,达到事实清楚、证据要充分的证明力;要勇于排除疑点,没有证据支撑的疑点要排除,没有党纪政纪法律支撑的疑点要排除。
      三、坚持系统观念,工作力度精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发展规律”。力度涉及力学的着力点、用力时间、角度、效果,涉及管理学的韧劲、巧劲、干劲、拼劲,涉及经济学的投入和产出。巡察时间相对短、任务重、要求高,必须把握好历史和现实、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哪里用力、用什么力、用多大的力、何时用力达到最佳效果。一是在哪用力的策略“三先三后”。要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宏观后微观、先外围后内核的顺序着力。所谓先重点后一般,就是以四个紧盯为重点;所谓先宏观后微观,就是先从巡察自查报告、年度总结、年度总账、项目经费统计分析、工程项目统计等宏观层面查找问题,然后顺藤摸瓜在巡察自查报告所列问题、年度总结的真实性、年度明细账、某工程具体实施情况等方面进一步坐实。所谓先外围后内核,就是先通过相关部门提出的情况、走访和个别访谈收集干部群众反映、实地察看工程项目等查找问题,然后再通过关键人物,核心资料进行核实。二是用什么力的策略“三个充分”。用什么力?用巧力而不是用蛮力。充分听取区县分管领导、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审计部门、绩效考核部门的意见,聚焦问题线索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情况下,也可向区县党委、纪委汇报求得支持。充分相信被巡察党组织,形成问题共找、难题共答、责任明确的工作合力。能够请被巡察单位或有关个人写情况说明就写情况说明,只要把情况说情楚了。充分依靠被巡察所在的纪检组织介绍相关情况,请求协助调查相关事项。三是用多大的力的策略“三个一定”。用多大的力也有考究,如烹调有强中弱火之分,音响有强弱之别。一定要把水烧到100度。发现问题线索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艰难过程,是对巡察组员政治责任、工作能力、脑力体力心理的考验,绝不能半途而废。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劲、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绝不做蜻蜓点水之假动作,能挑1000斤重,不挑100斤担,用劲全力,查找问题。一定要有用力之技巧。虽然说要将水烧到100度,但要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一直用强火、先弱后强、先强后弱等方式进行。一定要在强度感知上内外有别。巡察组内部一定要高强度开展工作,但在巡察组外视情况传递巡察强度。四是何时用力的策略“三个延伸”。向进驻前延伸。在巡察组进驻前,收集相关信息资料,查找问题线索,摒弃巡察组进驻的后半段才有问题线索的误区。向进驻结束后延伸。问题线索的查找、核实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直持续用力到巡察报告定稿前。向八小时之外延伸。发现问题线索所耗时间长、付出精力大、投入人手多,在推进高质量巡察工作进程中,视情况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确保完成任务。